动态:诸子百家是哪百家?除了有名的几家,“非著名”的其实也很著名
(资料图)
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离现在的我们非常遥远,但那个时期的人文思想却十分灿烂,甚至比之我们今天来说,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正是因为人文思想丰富多彩,因此各家遍地开花,形成了“百家争鸣”的态势。
不过,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,说是“百家争鸣”,但是书中很少提到哪百家,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从汉朝时期起,因为“独尊儒术,罢黜百家”,而让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,由此让儒家传播数千年。此外,就是崇尚逍遥的道家了。而法家思想在秦朝时期被发扬光大,因此也有认知。那么除了这些派别,其他还有哪些思想流派呢?其实“不出名”的很多,现在生活中都有。
门生众多的农家
在春秋战国时期,由于孔子倡导私学,因此“学在官府”的格局被打破,很多不是贵族的人也可以学习知识,在这个时候,很多人的思想得到开发,因此诞生出新的思想,由此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盛况。
早期最为出名的是法家,因为它符合各个诸侯王的需要。春秋战国时期,各个诸侯争霸,军事实力是打仗和谈判一切的筹码,因此法家讲究的“以法治国”思想,可以强民生、强经济,进而强大军事实力,为各个诸侯所推崇,而以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,“仁爱”主张并未得到重视。
到了后来汉朝时期,丞相董仲舒的提倡,儒家开始成为主流思想,而其他思想镶边,甚至有些学派的思想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被湮没,甚至消失。那么,除了出名的法家、儒家,甚至道家思想,那么慢慢不出名的思想还有哪些呢?
其实第一个就是农家。农家的门生可以说是所有思想流派中最多的一个,被称为十万农家子弟。那么,农家的主张是什么?其实,农家在战国时期是官学,主张是“播百谷,劝农桑”,以及如何事稼穑。
在古代农业社会,尤其是从早期的夏商周以来,乃至战国时期,生产力虽然大大提高,但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所以商鞅变法的第一项就是“废井田,开阡陌”。那时候的国家,农业强,才能各方面强。因为官府重视农桑,专门派人教学农耕之事。
在农家人看来,只有事农桑,才能衣食不愁。到了后期,农家思想已经不是单单的提倡事稼穑了,而是转换到批评当时的贵族奢靡、重赋税,而主张人人耕种,事事亲力亲为。不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,因为社会的分工首先不一样,再者就是社会是有阶级的,比如“士农工商”。
不过,尽管有阶级,尽管有分工,农业却是社会的重中之重,因此它从未消失,而是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。在农村的很多地方,人们依旧耕种,讲究事农桑而满足“衣食不愁”的需求。只不过因为太常见,所以看起来农家似乎消失了一般。